|
秋天是马蜂出没的季节,对于喜欢旅游或者是探险的人来讲,遇到马蜂是很正常的。或者是农村地方,在野外也会遇到马蜂,一般人遇到马蜂都会避而远之,一旦发现马蜂窝也会及时的向有关部门求助,昨天我们刚刚报道了靖江农村某户人家发现巨型马蜂窝,幸好靖江消防接到求助后,及时将其摘除,才避免危险发生。 但是数天前,在靖江西来还是发生了一起因马蜂引起的悲剧事件。 靖江网友提供消息:数天前,在靖江西来镇永胜村村民沈某外出到附近的龙华村办事,结果在途径永胜村卫生室附近时,被一只大马蜂蜇了一下,因为被蜇的位置就靠近后脑勺部位,没走多远沈某便觉得浑身瘙痒非常难受。 于是沈某赶紧折返来到卫生室,医生立即对他的情况予以治疗处理,但是仍不见成效,就拨打120求助,随后沈某被送医救治,不幸的是,虽经医院努力抢救,但沈某仍因抢救无效身亡。据悉,沈某,今年66岁。
(图片来自网络,与本文无关) 蜂蜇伤0 b6 |- x7 h# T
蜂蛰伤,中医病名。 是被蜂尾螫伤,毒液注入人体,或伴刺留皮内所致。 局部出现红肿刺痛,甚或有头晕恶心等症的中毒性疾病。与西医病名相同。 被少数蜂蜇,一般无全身症状。若被多数蜂蜇,可产生大面积肿胀,偶可引起组织坏死,重者出现恶心、无力、发热等全身症状。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或急性肾功能衰竭。 大黄蜂蜇伤,可导致休克,昏迷,抽搐,心脏和呼吸麻痹等,可致死亡。
' P e4 f. I0 h" O- A5 m* Z" k' c. T! P! T9 ]- Y
被蜂蛰后死亡率很高!$ _' `% D! f5 a& Y8 t: I
一说到蜜蜂/马蜂叮咬,很多人都把它看成“蚊虫叮咬”,但其实蜂蜇人死亡率很高! & ?, S- q1 ^- b* [' b8 N, o& [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蜜蜂主要要2种:蜜蜂、胡蜂(马蜂)。
$ A5 c. G, ]# I- E/ D3 N) W
6 ~* u7 \! G# j$ m( y蜜蜂:被蜜蜂蛰后,容易出现溶血、过敏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过敏性休克死亡。
9 G9 D8 h" N$ P/ @胡蜂:俗称马蜂,蜜蜂蛰人时,常将其毒刺遗弃于伤处。而马蜂刺人后则将蛰针缩回,还可继续伤人。专家介绍,1小时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的胡蜂蛰人死亡率达66%,96%的罹难者扛不过5小时。 $ p# t o! m& a& q2 S1 J- f
% _6 t6 _3 d8 [; x请把这个自救常识转给所有人!
2 E- h3 p5 Z% b当您或您身边的人被蜂蜇伤后,一定按照下面4步处理: 1、立即挑出蜇刺
4 c2 x1 J. ~* i+ g% V2、如果是被蜜蜂蜇伤,蜜蜂蜂毒呈酸性,在伤情轻微的情况下,可用肥皂水清洗;如果是被马蜂蜇伤,马蜂毒性呈碱性,所以建议用食醋清洗。
q# K* ?4 k1 q/ X3、局部红肿发痒可外用药膏观察 ' p9 U6 P f0 b; V; y0 a k
4、全身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心慌憋气、大小便失禁等不适症状应立刻就近就医
9 x, X( U& f" G" B+ A' A0 q6 D+ F+ c注意:第一点,拔出蜇刺是错误的,应该是用消过毒的针头或者其他尖锐物品挑出毒刺。因为当用镊子或钳子夹住毒刺的那一刻有可能把毒刺内的残留毒液再次注入人体内,加重过敏反应。 + B! d" o% N3 x+ i+ m
任何蜜蜂蜇伤后都有可能出现过敏。 ( F1 ]& @" B0 e# ?4 X( S
第二点:蜂蛰后,出现过敏反应,赶紧就医,就近就医,千万不要不当回事,也不要奔着远处的大医院去,一定先就近就医,就近就医! ' F( B: G# T# @+ o1 z, f
第三点:老年人被马蜂蜇伤、蜈蚣咬伤后,不要自行处理,根据老经验来做包扎,放血等,这些操作都是不正规的,有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及伤口感染。 切记被蜂蛰绝不是小事 请尽早有效治疗
' b& _0 z: f0 D% W. V) v 祸不单行,沈某刚出事不久, 西来永胜村又生一悲剧
r$ Z2 R5 T$ n" E8 P& p8 W( a  靖江网友提供消息:2019年11月15日下午,靖江西来镇永胜村又一位82岁的徐某(男),因家中拆除旧楼房,准备新建小洋房,徐某至屋后拔篱笆桩,这根篱笆桩是一截比较粗的钢筋,准备拔出来日后用作铁撬之类的工具,就在老人按动钢筋拔出时,紧靠他的一堵墙壁突然倒塌,墙体压在老人身上,现场人员立即把老人救出来并且拨打120救助,不幸的是老人终因伤势过重未能生还。 (图片来自网络,与本文无关) 两起突发事故 两条生命瞬间就没了 逝者已矣,亲人节哀 生命脆弱,活在当下就是最大的幸福! : f3 N) }% t4 x' R+ H+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