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社区编辑 于 2023-8-8 14:17 编辑
7月份,我市连续接到多起“客服帮其取消百万保障”、“京东客服帮其关闭京东白条”、“冒充保险公司客服”的电信网络诈骗报案。 受害人在听到客服解释不关闭会扣款、影响个人征信后,便要求客服帮取消,进而一步步走入骗子设下的陷阱。 @【诈骗手段分析】
01
冒用专业身份,致电消费者
诈骗分子先通过不法渠道,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再冒用“平台客服”等身份,欺骗消费者。
02
利用真实页面,骗取用户信任
诈骗分子利用微信“百万保障”、“京东白条”的真实性,骗取消费者信任,使其放松警惕。
03
强化负面影响,攻破心理防线
诈骗分子谎称每月需缴纳费用,且影响征信,造成消费者恐慌心理。
04
开启屏幕共享,盗取身份信息
诱导受害人下载视频会议软件,通过屏幕共享功能,进行指导操作,骗取受害人身份、银行卡和验证码等信息。
05
作出虚假承诺,实施电信诈骗
诈骗分子以账户有安全风险为由,称需将存款转入到“安全账户”,关闭后会自动原路退回的虚假承诺,实施诈骗。
2023年7月,全市接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73起,环比上升51.75%,同比上升27.21%;损失金额1297.7316万元,环比上升26.53%,同比上升45.13%。 @【诈骗案件态势】
主要表现为:冒充电商物流客服案件50起,占比27.3%;**返利案件43起,占比23.4%;虚假购物、服务39起,占比21.3%。
@【受骗人群】
年龄比例:被骗人员中,18-30岁群体34人,占比20%;30-40岁群体44人,占比25%;40-50岁群体54人,占比31%;50-60岁群体33人,占比19%;60岁以上群体3人,占比2%。 @【典型案例】
!
案例一
7月27日,宋女士接到自称京东客服的陌生电话,称其开通了京东白条,不关闭会产生费用。在对方的指导下,宋女士下载了“ZOOM”APP,对方以指导操作关闭京东白条为由开启共享屏幕功能,骗得宋女士将所有的钱以及银行内可用贷款集中到一起,再转入对方指定的安全账户,后发现被骗,共计损失人民币191177元。
!
案例二
7月29日,顾女士接到自称是微信百万保障客服的电话,称其在微信上开通了“百万保障”,如不关闭则需办理退订手续,引导顾女士下载了“zoom”App,进入APP顾女士按对方要求开启共享功能退订“百万保障”,对方以保护账户安全为由,诱骗顾女士通过手机银行向对方提供的“安全账户”转账,后发现被骗,共计损失人民币3200元。 @【警方提醒】
1、请注意陌生来电,所谓“客服”并不一定是真客服。 2、入下载了“ZOOM”等含屏幕共享功能的APP,陌生人要求“共享屏幕”的,一定是诈骗! 3、自称“官方客服”,电话指导办理“影响征信”、“注销账户”“调整利率”等相关业务的,都是诈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