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江西籍流浪人员 在靖江市救助站滞留4 年。 在工作人员不懈努力下, 终于弄清了他的身份。 近日, 泰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员 途经4省乘车1000 多公里, 将这名救助对象 顺利送达他的家乡江西省抚州市
△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护送流浪人员陈少华(左)返乡。
精神异常拒绝交流 2015 年11 月24 日,天气已经比较冷了,靖江市 ** 局城西派出所在街面巡逻时发现一男子在街头流浪,民警跟他交流,但男子无法说出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于是将他护送到靖江市救助站。 男子眼神呆滞,身材偏瘦,衣着单薄破旧,看样子在外面流浪已有一段时间了。靖江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给他端来饭菜,男子狼吞虎咽,几分钟时间就将一大碗饭扒拉个精光。等他吃好饭,工作人员跟他交流,发现男子精神异常,讲话前言不搭后语,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无奈之下,当天救助站工作人员将他送往靖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 靖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是靖江受助流浪人员定点医疗机构,与靖江市救助站相距1 公里。这名男子住进医院后,救助站工作人员每周前去甄别一次他的身份信息。 开始男子拒绝交流,嘴里自顾自地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话。救助站工作人员没有放弃,仍然坚持每周去一趟,跟主治医师交流他的情况。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该救助对象对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抵触情绪在一点点消融。
说不清楚家在哪里 去年上半年,护士告诉救助站工作人员,经过治疗,这名男子的情况有所好转。尽管他仍然不愿跟正常人交流,但情况有了变化,他和其他精神病人之间的交流多了,有时还拿出象棋跟其他病人比试比试。 “这说明,治疗有了效果。”靖江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许浒说,对于救助对象,他们不抛弃、不放弃,在他们滞留期间给予持续关注,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得知这个消息,救助站工作人员开始逗他说话,还拿出笔比画。 “我是靖江人。”救助站工作人员在纸上写道。禁不住他人诱导,几个回合下来,男子写出“江西东乡县”“陈小华”字样。 靖江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查询发现,江西抚州有个东乡区,于是跟东乡区救助站取得联系。该站熊站长帮助甄别,她在电话里跟流浪男子沟通,发现他确实是当地口音,但具体是东乡什么地方,男子说“忘了”。
离家4年终于回乡 此后一年多时间,靖江市救助站、东乡区救助站之间一直保持着联系,两地救助站都做了大量工作,但甄别工作一直没有进展。 今年7月份,靖江市救助站在跟男子笔谈的过程中,男子相继写下了父亲、兄弟的姓名,他本人的姓名也改为“陈少华”。东乡区救助站熊站长通过与乡镇沟通,找到了男子的家人。 据了解,男子精神失常,从家里走失已有4 年多,家里人找了很多地方,但一直没有结果。 得知救助站联系上了自己的家人,男子表现得很兴奋:“马上可以回家了,高兴。” 根据我省有关救助规定,县级救助站不好进行跨省护送,此项工作应由地级市救助站负责。 经与东乡区救助站沟通对接,8 月6 日上午,靖江市救助站将陈少华送往泰州市救助站。当天下午5 点,泰州市救助站负责人杨生奎、工作人员刘祥等一行三人踏上护送陈少华回家的旅程。 得知要回家,陈少华三番五次地问,“票买了吗?”工作人员一次次把票拿给他看,他才放心。 “此次护送,途经江苏、安徽、湖北、江西4 省,行程1100 公里,历时17 小时。”市救助站负责人杨生奎说,先是从泰州火车站乘动车到武汉,再转乘公交车到汉口火车站,在汉口火车站停留了一段时间,7 日凌晨2 点登上去抚州的火车,上午10点到达抚州。 杨生奎说,陈少华在靖江4 年,跟刚进救助站时相比,病情有了很大好转,人也白胖了。目前,他已回到亲人身边。“离家4 年多,家人都以为他不在了。”杨生奎说,陈少华的家人向江苏、江西两地救助站再三表示感谢。 来源:泰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