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马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17|回复: 0

紧急提醒!警方案例盘点,网络违法案件频发,靖江已有...

[复制链接]

9192

主题

9197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0140
发表于 2020-9-16 16: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代在变,骗术也在更新升级

这一次,靖江市民要注意了
因为你们已经被骗子“精确瞄准”了!

太突然了!“领导”加了我微信,要跟我聊聊人生,谈谈企业发展。警惕!这可能是个骗局!近日,有骗子将头像及微信昵称伪装成靖江某乡镇主要领导,后添加辖区群众及企业单位负责人,以 ** 政策扶持企业为由进行诈骗,或者谎称帮忙周转资金为由骗钱。

1.jpg
(涉嫌诈骗的微信头像、微信号以及与某企业负责人的聊天记录)

如今骗子手段层出不穷

请市民务必提高警惕

切勿上当受骗

下面,我们为您揭秘此类诈骗套路:

01领导出现方式不一般
5 ^0 [: L" [4 N3 Y
2.jpg
3 O+ y8 X5 u2 C; m+ G7 I/ _
◆ 骗子通过不法渠道,盗取群众手机通讯录上所有联系人的联系方式,随后精准发送信息,导致最后出现“一人信息泄露,全单位遭殃”的悲催情况。  
6 U5 c- k0 J' J& E& @
◆ 由于单位内部通讯信息泄露,骗子对单位组织架构、人员组成、联络信息等了如指掌,一番伪装后,便通过微信大面积“撒网”添加相关工作人员为好友。
一旦建立联系后
骗子做的第一件事自然是
博取受害人信任
降低后者戒备心
接下来,便是骗子
展示真正技术的时候了!
02“暖心关怀”拉近距离: }8 a5 e) b3 O  p* d3 w7 @: j% L
3.jpg
0 D& _, D0 |6 g: g. p3 H
◆ 嘘寒问暖型:骗子用关心下属工作的口吻,让受害人“如沐春风”,感到受宠若惊,以为自己的工作得到领导的肯定,极大降低戒备之心。
% [: T9 U4 t& g$ I1 ]% [2 w! j+ C
◆ 利益引诱型:骗子主动提出帮助受害人解决困难,对话中暗藏“猫腻”,释放出朦胧信号,让受害人对个人及事业的未来发展浮想联翩...
03花式借口信手拈来
3 Z( ]$ D7 ]: M
4.jpg
◆ 正当受害人感觉与“领导”的关系已更进一步时,骗子顺势而为,提出各种各样的转账汇款借口,比如,亲戚借钱、上级领导要求转账、朋友急用等等。
04时间紧张,玩的就是心跳!
0 K, s9 h! {) i2 E" d1 w; U
5.jpg
: Y$ F, t* B& U5 }+ U* ^3 w5 ~
◆ 骗子抓住受害人对领导敬畏、不敢质疑的心理,频繁使用“尽快”“马上”“立即”这些催促性的词语,既营造了紧张气氛,又利用时间差降低受害人核实转账需求真假的可能性。

当前,微信、QQ等即时聊天工具已经成为人与人沟通的必备工具。个人信息泄露和疏忽大意,很有可能给不法分子实施诈骗提供可乘之机。在此提醒:个人信息勿乱留,陌生来电莫惊慌;诈骗形式花样多,不予理睬准没错。

9月14日上午,2020年靖江市网络安全宣传周正式启动,主题是“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6.png

针对网络安全宣传周,靖江警方整理了部分利用网络实施犯罪的案例,望广大市民朋友擦亮双眼,提高警惕,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让犯罪分子得逞。

案例一
3 v7 V6 {, c. V5 f

2017年至2019年期间,汪某、陈某、李某、张某等人利用自身在房产销售、建材批发、装潢装饰等领域的“资源”,将平时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取的我市多个住宅小区购房者个人信息一万余条通过微信、QQ等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相互交叉“共享”,并开展所谓的“电话营销”。汪某、陈某、李某、张某等人的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均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警方提示:

(1)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需要提交、使用身份证、银行卡、家庭住址、手机号码等信息的情形,公民应当持谨慎态度,充分了解被收集信息的用途及使用范围,加强对自身信息的保护。

(2)房地产企业、中介机构、物管单位也应做好相应的规范,加强对员工的法律培训,从源头杜绝房产类信息的外泄。

案例二
* j$ b- O% M0 X4 u1 i

2019年11月中旬,顾某、吴某等人多次结伙在我市某中等专业学校宿舍采用逼迫抽烟、做俯卧撑、看淫秽视频及拳打脚踢的手段对受害学生张某侮辱、殴打,并录制视频后上传网络。此视频被网民大量转发,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吴某、顾某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之规定,均构成寻衅滋事罪。
; F( x) A0 G! C6 K

警方提示:

(1)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网络秩序也是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3)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案例三- q4 S) d( p4 e7 t$ N+ |2 }1 Z

2020年4月,张某在一大型商业中心逛街时因贪图送的小礼物扫描了陌生人的“推广二维码”,结果回到家中发现自己的支付宝被五次盗刷,总共被盗走1500元,等到张某发现后为时已晚。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防范心理弱、贪图小便宜的特点,诱导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受害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登陆预设网站自动下载木马病毒,导致个人信息、网银密码等被盗取。

警方提示:

(1)面对扫描二维码打折优惠促销等活动,要提高警惕,不要见码就扫。

(2)手机安装安全软件,定期对手机进行安全扫描,确保手机使用的安全。

案例四

2019年7月份,我市某公司对外业务邮箱系统被犯罪分子破解,后不法分子使用盗取的该公司对外业务邮箱发送邮件至该公司海外客户邮箱账户,要求海外客户将货款汇至指定的银行账户,该公司海外客户在未经电话核实确认的情况下贸然汇款,造成损失十余万美元。

警方提示:

(1)公司应加强对企业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教育培训,提前向相关客户预警。

(2)电脑一定要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扫描系统、查杀病毒;及时更新病毒库、更新系统补丁。

(3)公司内部应提高网络安全防护等级。


. ~: m1 G( v  i案例五
+ L* h! Q. w. m

2019年11月,孙某突然收到一条自称XX银行客服发来的银行卡消费积分兑换短信,孙某没有多想就直接将短信内的链接网站打开,并按照提示输入自己的银行卡卡号和身份证号码,又输入了XX银行短信发来的验证码。短短数十秒之后,孙某就收到多条转款共计99998元的短信提醒。

警方提示:

(1)当收到“中奖”“转账”等短信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点击短信中的链接,更不要汇款转账。

(2)不要轻信各种积分兑换,正规的积分兑换应当通过官方渠道。

(3)手机安装防护软件,有效拦截垃圾短信。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转发周知
多一人知道少一人被骗!
来源:靖江警方、网络综合
: r! I1 ]* ~4 z" 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微马洲 苏ICP备2024147505号-2

苏公网安备 32128202000571号

GMT+8, 2025-7-5 11:43 , Processed in 0.019890 second(s), 1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