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更信奉的是“棍棒教育”,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特别是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好多父母都觉得“打”比“说”更有用。 但是“棍棒教育”也要把持一个度,如果仅仅是为了孩子听话,或者因为其他一些原因拿孩子撒气,这样的“教育”可能会适得其反,达不到我们想要的一个结果不说,还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的!: R: Q0 }% b, Q" B1 \0 d
今天,就有靖江一位宝妈称,她离异,大儿子由前夫抚养,最近孩子放假,想接孩子过来和自己住几天,发现孩子被前夫打了,身上都是被皮带抽打的印迹,尤其是背部、手上和腿上最明显。
3 p8 d) D* g8 @7 A6 l& y

# k, W% l2 L- o/ I! h8 x G* q
随后在和前夫沟通中,这位宝妈听前夫的意思好像是要求孩子把去她那几天的作业做好,结果孩子没有做,不听前夫的话,这才被“教训”。
事后,这位宝妈看着被打的遍体鳞伤的孩子,希望前夫在教育孩子方式上能改一改,但是沟通未果,听前夫的想法好像就是要打到孩子听他话为止,无奈,这位宝妈最后选择了报警! 听了宝妈的倾诉,好多网友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 网友A:离婚孩子最遭罪!所以不要轻易结婚,同样不要轻易离婚! 网友B:这前夫真狠呐!等孩子叛逆期你试试看。不会教育孩子建议多看看书,多学学别人,能把孩子打成那样的父亲只能说明自己没本事。 网友C:我不心疼这个孩子被打,反而心疼他从小没有健全的家庭陪伴他成长。做父母的做成这样还好意思出来说,生了两个娃居然还离婚了。知道对孩子是多大的伤害!打一顿只是皮肉痛,外伤总会愈合,心里的伤疤怎么愈合?希望有孩子想离婚的三思而后行! 网友D:我小时候被我老妈打的比现在还严重,一年365天最少要被打几十次。大夏天赤膊,也不记得什么事,但肯定是自己不听话了,被老妈拿了一根手指粗的树条打得身上一条条的血条,打过了我妈摸着我身上的血条自己又难受地哭了。现在还偶尔和老妈提起,老妈就笑着说,记得这么清,是不是想报仇啊?现在自己也有了娃,马上上高中了,却从来舍不得打,就小时候一次没控制住,顺手给了一巴掌,打过后心里感觉比娃还难受。 网友E:不管前因后果是啥,总归这种教育方式我不赞同。虽说棒棍出孝子,但凡有个度,总得听下孩子怎么说。 网友F:小孩有时遇到皮的时候,真的要么恨不得捏死他,又或者气死自己。真的,也许是下手重了点,恨铁不成钢。说实话,离婚家庭的小孩,受家庭影响较大,这时候如果不加以管教好,将来别说成才,可能连将来都没有。当然,这位宝妈也因该多多关心下这个小孩,一次两次可以,次数多了,或者每次都被打成这样,那么就该拿回抚养权,否则小孩心理肯定受影响,将来也就废了。  法国作家蒙田曾说过:"棍棒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灵更为懦弱,更为固执。" 经常受体罚的孩子,会形成两种倾向:要么形成软弱,依赖,逆来顺受的性格;要么过度叛逆,用攻击或暴力来解决问题。 但是相比而言,可能父母离婚,对孩子的伤害可能更深?! 绘本大师莫里斯·桑达克就曾谈到:不要轻视童年时代的恐惧与不安,它们将伴随人的一生;不要低估孩子们的洞察力,他们什么都知道。父母的离开会给孩子留下什么样的阴影?曾看过这么一则漫画,印象非常深刻: (下滑以查看), E1 d1 W4 z- c% X& I9 @/ E: G
       漫画的最后一幕,随着父母的离开,留下的只有错愕而惊恐的小孩。影响孩子的,从来不只是离婚,还有分开后,大人们如何做人。这里面,才藏着孩子的悲欢和命运。
/ u7 w% G% i5 ?8 h➧ 离婚后,不要把你对前任的认知强塞给孩子。 4 r# Q8 b5 M% @* ~5 z6 o U4 V
见过最差的父母,就是通过贬损另一方,拉孩子给自己当同伙,用培育仇恨的方式,在孩子心中种下扭曲的种子。
" ^) G) [3 E( T$ Q+ w每个孩子心中,都流着父母双方的血脉。诋毁任何一方,就等同诋毁孩子的一半。
9 o* E8 I. n; ^! {3 T5 p4 _所以,在孩子面前,对离开的那个人秉持客观,是慈悲,更是教化。
9 y) e% {- A) J" @➧ 离婚后,夫妻关系解散,亲子关系永存。 & J' D8 E" t( d" j8 A, y, F/ N
父母宣告离婚,孩子仍是两个人的孩子。 争取到抚养权的一方,再苦再难,也不该把孩子当出气筒,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放弃抚养权的一方,再穷再累,也要及时给孩子生活费,因为,生而不养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恶。 - S* E7 c7 D: H* u* J
➧大人对离婚的认知,孕育着孩子的灾祸或福祉。 5 B7 J9 H# w# e
不少男女离婚后,把孩子交给老人抚养。“离婚丢人”的心理,让老人把憎恨和怒火,转移到孩子身上,进而让孩子在抛弃感和孤独感中,失去完整的家后,又失去众人的爱。 父母离婚的孩子,没有错,很无辜。如果可以,请温柔长情地对待父母离婚的孩子,他们比我们想象的脆弱,也比我们想象的勇敢。离婚不是孩子心理扭曲的原罪,无爱和漠视才是。 希望每个单亲家庭的孩子,都能收获父母足够的关注和爱。 不要让离异而生的痛苦,在孩子身上延续父母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