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靖江火车轮渡 正/式/停/航
将“不得已”封存 靖江人的铁路梦 从未止步 2019年12月3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调整列车运行图。新长线江阴—靖江火车轮渡正式停止渡运业务,3艘渡轮“北京”号、“芜湖”号、“新长”号全部封存。至此,我国最后一条内河火车轮渡完成历史使命。 12月29日,在江阴肖山码头渡口路10号的江阴轮渡所内,50岁的机电钳工翟炯迎来了自己的最后一个班。 点击视频,看江阴轮渡所的最后一天班 在我国一个多世纪的铁路兴建史上 如何让长江“天堑变通途” 是几代铁路人共同面对的难题 1933年,中国第一条火车轮渡 连接津浦和沪宁铁路的南京火车轮渡建成 1937年,连接京汉和粤汉铁路的武汉火车轮渡通车 “火车要靠轮渡载” 成了当时匪夷所思的奇事
▲武汉火车轮渡旧址(来源:楚天都市报) 建国后,中国进入大发展时期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武汉火车轮渡停用,整体搬迁至芜湖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投用 南京火车轮渡停用 2000年,芜湖长江大桥通车 芜湖火车轮渡停用 翟炯和芜湖轮渡所的同事一起 举家迁移到江阴 他们的新单位,就是新长铁路江阴轮渡所 ▲芜湖火车轮渡过江场景 新长铁路北起陇海线新沂站 南至宣杭线长兴站 全长561.03公里,总投资62.227亿元 由江苏省、铁道部、浙江省合资建设
1998年9月16日开工 ,2003年1月开通
作为省内第一条南北向铁路大动脉 新长铁路结束了苏中地区无铁路的历史 也是江阴人的首次触铁 ▲1998年11月23日,新长铁路江阴段启动建设(来源:江阴年鉴)由于新长铁路是合资修建 老一辈的江阴人都有“集资修铁路”的记忆 那是在1996年 “当时单位每个人都被扣了工资, 50到200不等,说是修铁路。”
一位原江阴某镇机械厂职工告诉我们 2012年,经江阴市 ** 同意 对1996年“江苏省江阴市铁路建设借资券”进行兑付 其实,早在前期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会上 江阴市人民 ** 就建议选择大桥过江 并提供了肖山和利港两个桥位方案 但出于施工难度、成本和时间等方面的考虑 新长铁路方面最终还是选择了轮渡过江 △摘自1993年《在新长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会议上的情况介绍》,江阴档案史志馆藏。由于种种原因限制 新长铁路南段从建成起 就只通货运不通客运 而靖江在新长铁路开通后 却短暂的开行了客运线路 但是因为当时苏北铁路尚未建成 开了一阵靖江到南通海安的客运 但两个月后又关闭了靖江客运 (靖江老火车站) 平时渡口配备三艘渡轮 每天运行两艘,一艘备用 每艘船长134.6米、宽17.6米, 设置3股轨道,可一次渡运27节车箱 △江中的“新长”号火车渡轮,图片来自无锡著名火车发烧友@ 王科 如果不受天气、水上交通等外界因素影响 渡轮过江单程需要30分钟左右 但完成整个调度、装运、往返的过程 则要花上2个小时 这需要轮渡所各个工种的密切配合 工人首先要将车厢“分解”成9节一组 由调车区长给出调车计划 栈桥值班员将车厢挂上火车头送往渡轮  △蓝色的房子分属调车区长、栈桥值班员等各个工种 用火车头将车厢“推”上栈桥 在栈桥与渡轮的接驳处 火车通过三开道岔引入活动轨道 直接上渡轮过江 △三开道闸 完成使命后,车头留在岸上 这一船的货物,将由靖江的火车头“拉”下渡轮 △火车头,图片由@ 江阴交通局提供 △渡轮离开栈桥,图片由@ 江阴交通局提供2006—2007年新长铁路运营最高峰时 轮渡曾经一天要渡火车24个来回 也就是“48航次”  △货车正在运上渡轮, 2012年6月30日拍摄画面 △渡船停在江边等候货车装船,2012年拍摄画面最近几年,过江的货车越来越少 常常一两个月才有一次任务 但设备保养和船舶值守工作不能停 据介绍,江阴火车轮渡所有职工260名 大多是2002年从芜湖转移过来的 当年举家来江阴时 翟炯还是30出头的小伙子 如今,儿子大学毕业 也分配到上海铁路局工作 今年8月,翟炯接到了重新选岗的通知 马上就要去宁启铁路南通海门站工作了 “很突然,但也是必然。国家铁路发展多快啊, 我从芜湖到江阴到海门,越来越快”
不仅是新长铁路江阴渡 许多铁路的一线运输单位 会因生产布局的整合而消失 但铁路人的职业情感历久弥新 内河渡轮退出历史舞台 江阴渡船0事故的安全作业 也将被写入历史 △渡船武装巡查 △渡船防火检查随着时代变迁和发展的需要 江阴火车轮渡完成了历史使命 而这座渡口也正在“让位”新力量 1993年,因施工难度、成本和时间 被放弃的大桥过江方案 以江阴第三过江通道的身份华丽归来 这座公铁两用大桥再次选址肖山 为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和新长铁路共用
大桥上层为8车道高速公路 下层为4线铁路 计划2020年启动建设 再次将长江两岸的距离“缩短” ▲悬索桥方案平面图 ▲公铁合建桥面布置图
靖江的铁路梦 从新长铁路起步 江阴-靖江轮渡的停渡 只是一次与过去的告别 希望新的铁路 不久将来会以全新的面貌 再度惊艳靖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