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马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81|回复: 0

凌晨!靖江一小区车库发生火情!多辆消防车紧急出动

[复制链接]

9190

主题

9195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0132
发表于 2023-8-8 14: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月7日凌晨5点多左右
靖江城南东进路怡庭公寓后
一车库突发火情
据附近居民表示
事发时还在睡梦中
是被一阵噼里啪啦的声响惊醒
从市民拍摄的现场画面可以看到
现场火势较大
虽然车库门紧闭但是已经被大火包围
情况十分紧急
接到警情后
靖江消防紧急出动多辆消防车赶到现场
经过消防救援人员奋勇扑救
大火很快被扑灭
所幸无人员伤亡
具体原因还将进一步调查
温馨提醒
夏季气候炎热、雷雨多、空气湿度大、用电量大
是各类火灾事故的高发期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做好
防自燃、防爆炸、防电火、防雷电等工作
杜绝各类火灾的发生
日常安全知识看这里
夏季火灾特点

01天气高温炎热,易引发火灾
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因降温、生产需要,用电量剧增,空调、冰箱、电风扇等用电设备大量增加,电气设备线路超负荷运转,电源绝缘皮损坏造成短路打火,或电器的电动机进水受潮,使绝缘强度降低,发生短路烧毁电机着火等。进入夏季也是汽车火灾的多发期,另外,在炎热的气温条件下,化学危险物品在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酿成火灾。

02温度高,蔓延快,易形成立体或大面积燃烧
炎热天气易形成强烈的对流天气,增大了火灾发展蔓延的速度。夏季日照时间长,高温炎热,降水少、蒸发大,天干物燥,燃点降低,遇明火易发生燃烧,在辐射热的作用下火势会向相邻建筑蔓延,形成立体或大面积火灾。

03易发生雷击火灾

炎热季节雷雨天气增多,打雷产生的强雷电易引发建筑物、可燃气体、森林等火灾的发生。

火灾预防小提示

1、电气防火

因降温、生产需要,用电量剧增,单位、居民家庭要及时检查电气线路,更换残旧老化电线;正确敷设电气线路并安装漏电保护开关和过载保护装置;禁止超负荷用电,防止引发电气火灾。

2、危化品储存防火

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单位要及时开展消防安全风险评估和检查,严防跑冒滴漏;立即开展防雷检测,化学性质相抵触的物品禁止混存;加强密闭空间通风,加强洪涝和坍塌防范;强化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加强静电防范,防止遇湿易燃物品受潮;健全消防力量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3、车辆防火

夏季高温,汽车内严禁放置打火机、花露水、香水、移动电源等受热易发生爆炸的物品;车主应定期对车辆维护保养,防止电线老化和接触不良;车载灭火器要定期进行检测更换,确保有效好用。

4、营业场所防火

KTV、电影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不得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严禁私拉乱接电线、违规使用明火和进行电焊、气焊操作。要加强消防设施检测和维护保养,确保完整好用。营业期间要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要加强值班巡查、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提高灭火和应急疏散能力。餐馆、食堂厨房油烟管道要定期清洗,配齐灭火器材,加强人员培训,谨防厨房火灾。

5、自建房防火

各经营性自建房要积极按要求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改,严禁违规住人;严禁使用夹芯彩钢板等易燃可燃材料搭建和装修;严禁私拉乱接电气线路,保持消防设施器材完好和疏散通道畅通。

消防安全小常识



教育孩子不玩火,不玩弄电器设备。

不乱丢烟头,不躺在床上吸烟。

不乱接乱拉电线,电路熔断器切勿用铜、铁丝代替。

明火照明时不离人,不要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

离家或睡觉前要检查电器具是否断电,燃气阀门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

发现燃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源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并迅速通知专业维修部门来处理。

不能随意倾倒液化残液。

家中不可存放超过0.5公升的汽油,酒精、香蕉水等易燃易爆物品。

切勿在走廊、楼梯口等处堆放杂物,要保证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
火灾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
但在日常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
被大意和侥幸心理代替
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
造成了损失
才会回过头来警醒
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和措施
切实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微马洲 苏ICP备2024147505号-2

苏公网安备 32128202000571号

GMT+8, 2025-7-5 08:37 , Processed in 0.014666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