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马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55|回复: 0

靖江最具韵味的古巷里弄,你去过几个?

[复制链接]

9202

主题

9207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0178
发表于 2020-12-10 17: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弄、里弄有“巷”“胡同”的意思
在我市,有一些古弄、古巷它们凝聚着数百年的光阴虽然历史功能逐渐消退却留存着难以磨灭的文化印记和独特景致

今天,就跟着我们
一起走进马洲古弄
感受条条弄里的光阴故事





美好家风传承两百多

45.jpg

靖城街道城西社区,有个“三姓弄”远近闻名。步入该弄,一条200米长的文化墙直映眼帘,灰白相间的墙面上还挂着20多个古色古香的画框,在墙头竹篱笆的映衬下,颇见浓情古风,雅韵十足。
晚清时期,这里土地贫瘠,住户很少。200多年前,一户居民招赘了三个女婿,分别姓陈、徐、刘,三姓女婿勤劳朴实,让这片地方变得富饶,人气兴旺,他们的美德被越来越多的后辈敬仰,三姓弄也由此得名。
46.jpg 今天的三姓弄庄重雅致,建设了古风浓情的特色文化墙,展示古弄的历史由来、百年相传的家规家训。这里同样收集着居民的幸福故事,将三姓弄家庭和居民的感人事迹悉数上墙展出。弄堂里还设置了两处党群睦邻点和一个聊天吧,让居民们有更多温馨的空间交流、娱乐,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
三姓弄文明风尚传承至今,民风淳朴、邻里和谐,以文化人、以德润城,成为靖江富有文化气质、独具魅力的文化品牌。








察院公署带来了老城古弄

47.jpg
察院弄,南至骥江东路,北至人民公园南河边,是骥江路与人民公园之间一条弯折的小弄。经过硬质化改造的路面旁,错落分布着有些年代感的居民楼。它所传承的文化根脉可谓久远,今年年初,一块历史地名保护标志碑在此树立起来,将地名和记忆“固”下来。
历史上,清代刑部员外郎、绍兴知府朱煦,参与《群书拾补》审订的清代学者朱基绎等靖江名人居住过此弄。
今天,特色文化墙几乎占据大半个古弄,展示了察院弄及其周边的历史人文和社区文化,散发出浓浓的时代和文明气息。








留住古县城布市场的记忆

48.jpg
布市里南连团结西路,北接解放北路。巷子的南段与骥江路步行街交汇,用作商业街区 ** 的南北贯穿通道,两侧分布着街区的一众小吃、餐饮、服饰商铺以及步行街停车场,人流多、车流多,比较闹忙;巷子北段则冷清许多,不少老旧住房已经空置,被城市文明景观墙围入;继续往北至北首,巷子渐狭,融入了幽静的民居中。
巷子不宽,也不算长,却集聚了商业、民居风情。这与布市里最初的形态有几分相似。
49.jpg
布市里,顾名思义是买卖布的地方。明成化七年(1471),靖江置县。城内学宫前有宽阔的广场,叫学场,学宫西有一条南北街,叫学西街,直通北城门,由于交通便利,学场渐渐成了靖城地区早期的棉布交易之地,除城里居民购买外,周边县市及江南居民也慕名而来。不过,随着布市场兴盛,学场日渐喧嚣,喧嚷影响学子读书,有损清静读书之地的庄严。为此,知县权衡利弊,决定将学场布市迁至学宫西的学西街经营,既方便居民交易布料,又不影响学宫育人。久而久之,百姓将学西街称为布市里,“布市里”这条里弄的名字就此叫开,一直沿用至今。
50.jpg

如今,布市里的布市场早已退出历史舞台,部分路段改造为老城商业综合体的过道,还有部分路段则进行了墙壁美化,装扮成老城文明新风的风景线。同时,布市里的地名也留在原处,塑造着靖城街道布市里社区的亮丽文脉。





 
季市老街民生商贾的水喉口

51.jpg
水巷是季市老街十字街口西侧的第一个巷口,从西街往北通往港河,长百余米。现今,巷子改为硬质化路面,临近两侧房屋墙基处,隐约可见微微裸露的零散条石。巷内很静谧,有些许住户,也有不少空置失修的青砖梁架瓦房,它们都有百余年的历史。

水巷最为突出的功用,是供水。民国以前,老街因没有供水设施,商铺生产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全靠人工挑送。水巷无疑就是最佳的取水口,并以其无可取代的地位而得名。
52.jpg
放眼整个老街,水巷对过往的民生、商业举足轻重。如今,水巷里挑水运水、货物搬运等极具老街特色的行业,无人再提……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往昔的忙碌景象已不复存在,承载了这段历史人文的水巷之名保留至今。季市镇 ** 为古巷制作了精致的景点概述指引牌。闲暇时分,热爱寻访的市民不妨前去踏足。







通往古崇圣寺的小径

53.jpg
▲遗存于钟楼广场内的崇圣寺钟楼。 ©夏国耀

老城区团结路北侧、靖城街道办事处北门外有一处狭长的弄堂——邑庙弄,正是因靖江古县城最大的寺庙崇圣寺而得名。崇圣寺于明成化七年(1471)靖江建县起开始建设,后发展成包括四眼井、钟楼、万寿坊、梅花阁、桂花厅等一众当今靖江古迹的大寺。邑庙弄往北一直延伸至崇圣寺,弄堂北尽头原是崇圣寺大雄宝殿的前门处。

54.jpg
四五年前,邑庙弄里是一些单位的职工宿舍楼,有老式的筒子楼,有带有天台的水泥楼,也有结构复杂的纯木质阁楼庭院。这里房子大多狭窄,有的只有十多平方米,和附近繁华的骥江路步行街相比,显得很有年代感。

时代推进,城市改造,这些旧屋已基本消失。“老版”邑庙弄短暂离开,未来,新的文化街区将会取代旧弄堂区域,延续文化的传承。

每一个古弄、古巷的背后都珍藏着一段历史它承载的是我们对这个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集体记忆你对古弄、古巷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欢迎在下方留言
跟小编一起分享
来源:靖江日报、靖江文体旅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微马洲 苏ICP备2024147505号-2

苏公网安备 32128202000571号

GMT+8, 2025-7-10 03:31 , Processed in 0.019930 second(s), 25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