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已经开始 7月份天气炎热 有哪些疾病需要预防?
快来看看泰州疾控的提醒 ↓↓↓
7月份,我市将进入盛夏,受梅雨季节影响,蚊媒大量孳生,蚊媒传播疾病、食物中毒事件好发,近期雨水的增多可能会导致肠道传染病发病的增加,此外,暑假期间发生的溺水事件仍需要加强关注。根据专家会商,本期风险评估的重点为食物中毒、新冠肺炎疫情、蚊媒传染病、溺水事件和洪涝灾害相关疫情。
1、食物中毒(关注指数★★★★☆)
监测显示,7月份是我国多地发生食生中毒的主要季节,事件数及中毒人数均处于全年的最高峰,我市既往的食物中毒多由病原微生物引起,食品原料 ** 变质、加工储藏过程不当是导致暴发的主要原因。夏季高温以及近期的梅雨天气均会使食品容易发生污染和变质,因此,近期需强化食物中毒安全事件的风险提示,需主动加强食物中毒防范知识的宣传教育,预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主要预防措施: 预防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及掌握去除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方法,预防霉菌毒素及农药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外出旅行人员需掌握必备的食物中毒相关知识。 2、新冠肺炎疫情(关注指数★★★★☆) 当前国际疫情极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我国境外输入的风险仍存在,部分疫情已缓解国家或地区将逐步复工复产,我国与上述地区交往可能会增加,自我国高风险地区及境外疫情输入的风险均存在,因此,仍需对新冠疫情风险监测和防控给予高度关注。同时7月份是今年我国各地中高考的季节,需规范做好考试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 主要预防措施: 建议社会公众接受新常态下新冠肺炎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特别是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人群的防护,避免不必要的聚餐和聚集活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在医院、车站、通风不良且人员密集场所全程佩戴口罩。 3、蚊媒传染病(关注指数★★★☆☆) 雨水的频繁光顾可导致蚊密度增加,目前我市报告的登革热和疟疾均为输入性病例,无本地感染蚊媒传染病报告,但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旅行仍会存在感染的风险,市民前往上述地区旅行时如疏于蚊虫叮咬的防范,有可能引起感染,甚至引起本地区疾病暴发的可能。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库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季为发病高峰季节。 主要预防措施: 建议市民做好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旅行时的防护,外出旅行后1周内发热就诊时,需及时告诉医生外出旅行史。及时清理居室环境周边的积水,降低蚊密度。儿童家长应按时开展乙脑疫苗的常规免疫,对婴幼儿需采取综合措施如蚊帐、驱蚊剂防蚊虫叮咬,定期清除住宅周边积水,消灭蚊子的孳生地。
4、溺水事件(关注指数★★★★☆)
7月份,市民下河游泳的机会显著增加,同时各类学校将陆续进入暑假阶段,炎热气温下极易诱惑市民和儿童下河嬉水,缺乏管护和安全教育易导致溺水事件的发生,需及时强化风险提示。 主要预防措施: 相关部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河滩、湖泊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增加警示牌、安装栏栅等。传播媒介需开展必要的预防溺水等安全知识的教育,不到无安全设施和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人员不得擅自下水施救。
5、洪涝灾害相关疫情(关注指数★★★☆☆)
据气象部门报告,我市今年梅雨季降雨量处于近年来的上限,雨水的显著增加除引起洪涝灾害外,我市的里下河地区地势低洼,极易受洪涝灾害的影响。 主要预防措施: 洪涝灾害期间肠道传染病预防的关键是要认真做好“三管一灭”,即管理水源,管理粪便,管理饮食,消灭苍蝇,洪水淹没的环境要加强消毒、杀虫工作。个人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针对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关键是要切实做好灭鼠、灭蚊蝇工作,搞好环境卫生和环境治理,田间或野外劳作时要注意个人防护,洪涝灾害期间及雨后不直接接触疫水。
来源 | 泰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