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马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62|回复: 0

靖江市第四批地名文化遗产名录,四眼井等14个地名入选。

[复制链接]

9339

主题

9344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0655
 楼主| 发表于 2025-7-9 15: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市民政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史方志办公室等部门,联合公布靖江市第四批地名文化遗产名录,四眼井等14个地名入选。

今年5月,我市第四批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工作启动,评定范围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文化特征显著的河渠、运河、航道以及古井等地名。

经推荐征集、部门会商、专家论证、研究确定、社会公示等程序,14个地名入选我市第四批地名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古井类地名1个,为四眼井;航道类地名3个,为夏仕港航道、十圩港航道、上六圩港航道;河渠类地名10个,为团河、界河、蔡家港、庙宇港、石碇港、百花港、焦山港、渔婆港、美人港、八圩港。

地名是城市的独特资源,是城市历史的一个注脚,也是人们的乡愁所系。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地名文化资源,多措并举加强地名文化保护,2018年、2019年先后公布2批靖江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共收录历史地名95个。2022年起,我市遴选并公布地名文化遗产,此前已公布三批地名文化遗产名录,共有27个地名入选,包括古城类地名“靖江”;古镇类地名“季市镇、生祠镇、斜桥镇、西来镇”;古村落类地名“戏鱼墩、弯腰沟、将军殿、涨公殿、烟墩埭、炮台圩、布市里”;古街巷类地名“布市里、察院弄、胜利街”;古桥梁类地名“思岳桥、迎春桥、秦家桥、范家石桥、烧香桥、礼士桥、善因桥、文政桥、旧志五桥”;古渡口类地名“夹港渡口、八圩港渡口”;闸坝类地名“夏仕港节制闸”。

对列入地名文化遗产名录的地名,我市要求各镇(街道、园区、办事处)加大宣传力度,编制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确保地名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提高地名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全媒体记者蒋文洁通讯员许浒实习生钱诺一)

靖江市第四批地名文化遗产

四眼井,建于明朝崇祯十年(1637年),由当时崇圣寺一位叫“了凡”的和尚建造,位于靖城街道公园弄社区。四眼井上方建有攒尖四方亭,既可为井口遮风挡雨,又增添典雅效果,与钟楼相映生辉。四眼井其实只是一口井,它的上方用青砖拱成四个井眼,可同时从四个井眼里吊水,故而被称之为四眼井。1993年,四眼井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夏仕港,为靖江明清时期“五大港”之一,因明人夏仕最先开浚而得名。夏仕港航道,清朝康熙五年(1666年)由如皋县开挖,北起界河,南入长江,全长13公里,1958年疏浚拓宽,并建造6孔节制闸1座,现仍是通南、靖江东部和如皋西部地区的主要引排航运骨干河道之一。

十圩港航道,北起靖泰界河,流经季市、孤山、靖城街道、城南办事处、澄靖园区等镇(园区、办事处)入江。历史上十圩港北段称石碇港,成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南段称十围港。十圩港航道是沟通靖江南北水运的主要航道,又是靖江中片地区和孤北洼地引排河道。

上六圩港航道,北起靖泰界河,南经生祠镇、东兴镇、澄靖园区入江,全长16公里。该港横港以南称上六圩港,中段至团河称岳前港,团河以北称大靖港。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知县齐在镕主持疏浚大新港(大靖港,即上六圩港团河以北段)。清朝道光初年,扬中地区洪水泛滥,家园尽毁,百姓流离失所。因“穷奔沙滩富奔城”,先人自扬中太平洲顺流东下,来此安生,筑圩而居,为区分名称就以圩命名河道。

团河,西起生祠镇大河口,与上九圩港贯通,东至安宁港入江,全长40余公里。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知县叶柱国首倡并开挖团河。崇祯十一年(1638年),知县陈函辉“审天时,酌地理,排众议,合群谋,鸠工开浚团河”,历时两月告竣。贯通靖江10个团,故名团河。清朝康熙五年(1666年)至民国22年,历经多次疏浚。新中国成立后,地方**多次组织民力对团河及与团河沟通的港道进行疏浚。团河是靖江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重要的东西向河渠,它将大部分南北方向的河渠贯通起来,起到融通水系、贯通航道的重要作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入团河的船只很多。

界河,分东西两段。西段为靖泰界河,从新桥镇西界河入江口至如皋拉马河口(白龙镇),长约44.6公里;东段为如靖界河,从如皋拉马河口至如靖界河闸,长约11.4公里。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年),靖江县境成陆后与泰兴接壤,由此争界数年,崇祯七年,靖江知县疏浚市河,让地划定靖泰界河。

蔡家港,因蔡姓最初疏浚而成得名。其时靖江僻居江中,有许多天然形成的河港,靖江的先民在此基础上疏浚通江,而成港。这个名称折射的是靖江早期先民筚路蓝缕的拓荒史。蔡家港,北起靖泰界河,南至团河,是靖江历史上“五大港”之一。

庙宇港,北起靖泰界河、南至横港,全长10.5公里,流经孤山镇、靖城街道、马桥镇。清康熙五年(1666年),泰、靖两县士民欲通水道,知县郑重徽得靖江士民同意,会同泰兴县令,开庙树港(又名:庙宇港)。1944年4月4日,靖江独立团联合泰兴、如皋的革命武装,在庙宇港伏击日伪军的战斗是靖江抗日革命史上光辉胜利的一战。

柏家港(百花港),成于清朝康熙五年(1666年),是靖江历史上的“五大港”之一,沿用至今。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6次疏浚柏家港。北起靖泰界河,南入长江,流经季市、孤山、斜桥、靖城街道等镇(街道),全长18公里。

焦山港,生祠镇西部,南北走向,北起新夹路,流经新跃村、三河村到横港,全长约4公里,得名于明朝嘉靖三年(1524年)。据传说因为靖江早年西部边界与镇江焦山颇近,“烟树霭相望也,故焦山寺僧占佃于兹,而港亦以山称焉”。焦山港,由此得名。

渔婆港,北起靖泰界河,南至老城区(骥江西路),沟通西城河、南城河,全长10公里。是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经过之港。在文天祥的《指南录》中,就有“坐渔船,经渔婆港北上,渡江(指狭窄的北长江)到达彼岸(指泰兴)”。

美人港,北起横港,南至长江,全长8.94公里,流经东兴镇成德村、海镇村、旺稼村、合兴村、东兴村、何德村,是东兴镇重要地理脉络。清朝道光十四年(1834年)初秋,台风暴雨引发江洪,知县组织群众抢险救灾,住在港边的一位青年妇女为替夫抢险、守护港堤,奋战七天七夜后精疲力尽、栽入港中,不幸殉难。百姓感念其高尚品德与牺牲精神,将其葬于港边,因她貌美且德馨,被周围村民誉为“美人”,遂将无名港命名为“美人港”。

八圩港,南起长江,北至横港,全长7.93公里,是连接长江与苏北水系的重要通道之一。得名于清朝道光年间。其渡口曾是江苏中部南北交通的枢纽,兼具航运、防洪、灌溉功能。作为靖江“五大港”之一,八圩港与夏仕港等共同构成靖江水网体系。八圩港渡口是近代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者。


: V2 X2 v% x+ ]
4 e2 S7 y& x; I# X* a4 D6 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微马洲 苏ICP备2024147505号-2

苏公网安备 32128202000571号

GMT+8, 2025-8-23 18:36 , Processed in 0.014421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