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社区编辑 于 2019-8-3 22:03 编辑 ( Y& C$ d B3 ?5 o) W2 p6 @# j
; x' k% G- E2 h1 p7 [7 A' d! ^! V( G; S. }4 u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这是小品中的一句搞笑台词, 但如果现实生活中真的发生了这种事, 恐怕当事人就笑不出来了。 日前 靖江沿江路就发生一起 电动车行驶在机动车道上 引起的一起交通事故 不过更离奇的是事故的“元凶”还是根绳子 咋回事呢? 事发晚上22点 在靖江沿江路和工农路的交叉路口 一辆小汽车用软绳拖拽另一辆故障车辆 由西向东在沿江路上行驶 当两车经过 工农路与沿江路交叉路的时候 前车突然发现 一辆电动自行车行驶在道路 ** 前车急忙进行了转向避让 但两车之间的软绳却将电动自行车带倒 电动车驾驶人以及乘员当即被刮倒在地 两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受伤 所幸因前车突然的转向避让 原本直行的后车 在牵引绳的作用也直接避开了 倒在地上的电动车 而电动车上两人才幸免没有发生二次事故 否则后车直直碾压而过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后车也因此一头撞上了前车 事后交警、120及时至现场进行处置 ' I9 {9 V6 h( B
这起事故我们说 最后万幸的是并没有酿成悲剧 不过事故的一瞬间 却让人心有余悸 事故“元凶”虽然是那根拖绳 但如果电动车正常行驶在自己的车道呢 这起事故是不是可以避免? 这一次可能是侥幸但是 因为电动车乱入机动车道的悲剧 却时有发生  9 E+ z$ l! c1 E2 [& F+ g3 N7 n
放着空无一人的非机动车道不走 非要跟汽车抢道 这不是以卵击石么 虽说非机动车道偶尔有拦路虎6 z6 R5 t B/ Q7 m) Z+ `8 q
但总归是最安全不过的了 而且 骑电动车“乱入”机动车道 还会被交警处罚 甚至直接查扣!
% m- r+ ?! |& ]# t+ B《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7 Q4 T5 ^. [4 K9 {8 |
第五十七条 驾驶非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应当遵守有关交通安全的规定。非机动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应当靠车行道的右侧行驶。
( }3 @5 m$ G! k" M2 W( G第五十九条 非机动车应当在规定地点停放。未设停放地点的,非机动车停放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 @2 [1 E* J f9 B; q
第八十九条 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 5 g6 x0 X( s' ]% G1 v0 e3 [1 Z7 ^
9 ~0 ^& `. b8 i! n) H% j
那么 在非机动车道上 遇到障碍怎么办?
* {+ h6 w) I- n& ^( @# ]以下图片 绿色为正确骑行路径 红色是错误姿势
, h4 f1 \+ Z- S: O. U% u7 |对比一下看看 你平时的骑行姿势正确么?
$ w0 `. x4 E1 v' w% K/ [, F* p
5 o4 q2 I! ^* l- P9 T1 D$ W% q
. A: j7 @# r# p0 x& e z( f5 m▲ 遵守交通规则 不仅靠颅内经验 更需要当地规则 4 j/ j7 l7 E0 `$ N2 R) ?
▲ 永远不要逆向行驶 被人骂事小 身上缺点零件事大
& ^8 e& _% Q0 G' y▲ 不要在人行道上骑车 非要借道 不要霸道
0 [9 \3 Y- @9 `0 @9 s9 {. {+ w▲ 尽量保持直线骑行 蛇形走位不适合城市道路 司机开个车门就能把你秒杀
' x: h+ a/ e) W4 I! s' F! a▲ 如有必要,使用整条车道 道路狭窄走中间 冒险司机不上前 % W/ ?0 r4 a' D; S8 R$ G9 j/ [) h
▲ 十字路口,规范左转 : X, a: J5 l" [5 a! w$ C
▲ 当心路口转向车辆的“右勾拳” 车尾向左变道 减速避免KO
( _1 Q$ M F. D6 ~8 V0 D L0 n1 e▲ 规避“车门盲区” 妈妈从小就告诉你 出门离汽车远点 6 G8 G& G v! n* L; q+ R
▲ 使用骑行手语 你身后的司机 都想知道你要去哪 ▲ 不要在车辆之中穿行 操作一时爽 事后······· ▲ 躲避危险道路 ▲ 注意可能会改变路线的车辆和行人 别带耳机 不要走神 双手捏闸 当心当心再当心! 交警提醒:
3 c v" w+ w2 j0 P! p 通过本起交通事故, 需要提醒广大的交通参与者, 故障车辆需要牵引时, 必须通过专业的道路救援车辆 进行牵引或者拖移, 非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 要遵守交通法规, 不能逆向行驶, 随意横穿马路, 以防引起交通事故的发生。 来源:智慧靖江、松果出行 . j$ m, M1 W" R( f1 r. Y6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