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每年为了孩子上学,追求所谓名校效应的家长不少,本来靖江教育局规定也简单,孩子父母房子在哪,凭房产证就可以报名,但是在社会中,却出现很多没有房产证,需要另外提供一些辅助证明的情况,同时也会出现很多不是笑话的冷笑话。先来看今年靖江出现的一起证明“我爸是我爸”的事情。 每年到小学一年级或者初中一年级报名,学校门口排满了队伍报名,好不容易把材料交给了学校进行初审,却被“眼尖”老师一眼发现问题。 证明不了孩子的父亲是孩子“爷爷”的儿子,因为提供的房产证是孩子“爷爷”的名字,而孩子户口和孩子父亲户口却不在孩子“爷爷”的户口本上。但孩子父亲户口上又有迁址记录,怎么就不能证明呢?
(图1) 我们看到在孩子父亲的户口迁徙记录一栏,显示了其于2011年12月15日由“江苏省靖江市孤山镇...(原住址)”迁至本址。 (图2)为孩子“爷爷”户口本部分截图,在住址一栏,标注着其现住址为“江苏省靖江市孤山镇...”
(图2) 常规来看没有问题,但是你从哪里迁走户口,就能证明你和户主是父子关系?这个似乎没有证明力,要知道在以前,户口想挂靠谁家,只要当事人家同意,随便什么亲戚都可以挂靠,甚至租房子的都可以挂靠。当然,不是说这一家,这只是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 而如今当你去找 ** 机关帮出具“我爸是我爸”的证明时, ** 机关才不会出具这么傻的证明, ** 机关便民的措施有一个关键,就是现行户口本和身份证能够证明相关事项的,不再单独出具证明。 而当事人如果要为了证明孩子父亲和孩子“爷爷”是父子关系,就需要去居委或者 ** 机关调户口底册出具证明,如果有以前孩子父亲的医学出生证明,也可以作为证明。 现在小孩上学使用爷爷奶奶的住房证明,外地也有这个情况,但是条件限了比较死板,就是孩子出生就必须和其父亲、爷爷奶奶在一个户口本没有动过,还有一个关键的条件,就是孩子的父母没有实际住房。 我们说,孩子的上学和居住,法律的实质是随孩子父母,而不是随爷爷奶奶,如果孩子父母有单独的住房,从法理讲,应该去孩子父母房子所在地的学校报名,不应该再使用爷爷奶奶的房子。 似乎之前靖江的入学政策,关于使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房子作为入学报名条件的,还要附带一个条件,要查询孩子父母在靖江城区没有住房的证明,不知现在还坚持这个政策吗? 如果孩子的父母在城区没有住房,那他们的户口落户在哪?是空挂的吗?理论上从二代证办理起,靖江 ** 机关就在清查空挂户,不可能有新的空挂的情况,说明孩子的父母本来城区有房,既然你城区有房,为什么要用孩子爷爷奶奶的房子做学区?
每一件事情,听起来都很奇葩,背后必然有不同于一般的情况,也是和政策真正的原则相背离,都是很多投机取巧的行为在作怪。 就像本事件中所说的证明“我爸是我爸”,要求 ** 机关户口证明,那么现有户口中,年轻一代有了出生证明以后,他们生的孩子一般没有问题,但是老一辈和孩子就没有问题? 像以前靖江外国语学区,很多孩子父亲的叔叔伯伯有房子,然后孩子的父亲想法把户口报进去,特别是家里很多儿子实际已经离开靖江,老年人就夫妻户口,侄儿想法把户口迁入,于是去找片警,忽悠警察说把儿子户口签进来,都是差不多的排名,而此前侄儿一般都已经户口单列,上面也看不见父母,很多警察就真的被忽悠过去签了字。 然后到了报名的时候,孩子的父母借了叔叔的房产证,还有证明叔叔家的户口本,上面写了孩子的父母和户主是父子关系的证明,学校敢不收? 证明的东西,很多都是围绕政策来做的,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政策制定不留后门。就得像泰州以及其他县区规定,凡是使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房子作为学区的,孩子生下来户口就要报在这里,毕竟从生孩子开始就投机的可能性很小。 靖江的入学政策,人性化太多,漏洞也是太多,出现这个情况,也是提醒教育部门注意一个现象,凡是孩子和父母户口与孩子爷爷户口不在一起的,先去看看孩子父母的户口里面的房子,是否是孩子父母的,如果孩子父母城区有房子,就不能使用孩子爷爷或外公一家的住房,政策的严肃性不容侵犯! 在靖江,孩子的爷爷和父亲乃至孩子一家三代哪怕户口都在乡镇,只要没有动过,全家尽力买了一套以爷爷作为户主的名字的房子,倒是没有太多的投机,因为这里面也牵涉到年轻一代的婚姻稳定,老人买套房不易。至于老人有钱买房,儿子有钱买房,那么就必须严格按照孩子靠法定监护人父母的原则,就不能再靠爷爷。 如果没有问题,干嘛折腾户口? 来源:靖江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