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马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02|回复: 0

@所有家长:警惕冒充子女、老师骗局,靖江有人已中招!

[复制链接]

9192

主题

9197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0140
发表于 2019-11-30 15: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今网络信息高度发达,QQ、微信早已成为现代老师和家长、孩子与家长紧密联系的方式,极大方便家长了解孩子一切动向。与此同时,就有一些不法分子,克隆孩子或老师的QQ、微信,利用家长的信任实施诈骗!
12.jpg
冒充子女行骗
日前,靖江市民周先生突然接到自称是其儿子的QQ好友申请。儿子说,学校有关于清华大学的培训课,一共19500元,想让周先生报名缴费。周先生看对方能准确说出儿子的信息,为了孩子以后成龙成凤,不疑有他。于是就立即添加了儿子提供的培训学校教务处“陈老师”的QQ。很快“陈老师”就通过了好友,称培训名额不多,而且报名时间截止至当天下午四点半,过期不候。周先生无暇思索,立即筹钱向对方提供的银行卡转账,然后定心去工作。当周先生向寒假回家的儿子说起此事,儿子一头雾水,周先生这才发现被骗。
13.jpg
警方提示:
该类诈骗与冒充熟人诈骗手法相似,通过冒充孩子的网络身份获取家长信任,利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并制造时间的紧迫性,迫使家长就范。破解渠道就是,及时当面或电话与孩子、孩子的班主任或其他家长取得联系,查验消息人身份,证实消息来源。
冒充老师,混入家长群行骗
现在大多数学校的老师都会建一个QQ群或者微信群,以方便学校与家长双方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好的督促孩子们学习。与此同时,这些家长群也为一些不法分子实行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可趁之机,他们以各种方式混入家长群,盗取或者克隆老师的QQ、微信,利用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对孩子的期盼心理,假借“老师”的名义收取各种学杂费、资料费实施诈骗。
案例分析
日前扬州王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初中了,为了能与家长们更好的交流,班主任建立了一个QQ群。11月10日下午,王女士突然收到班主任“刘老师”发送的QQ群信息:“各位家长好,接学校通知,现统一收取本学期资料费,一共800元,请各位家长通过扫码的方式进行缴费,注意备注学生名字。”一看到是班主任发的通知,王女士想也没想直接扫码转账支付了800元,后来陆续有10多名家长也跟着转了款。
14.jpg
正在上课的刘老师看见手机在不停的响,家长们都在发转账截图,大吃一惊,立即澄清,阻止家长们转账,骗子看到身份暴露了也立即退出群聊,事后统计共有13名家长被骗,损失金额一万余元。
小编发现全国这样的案例不止一起!
15.jpg 而各大媒体也纷纷发布提示预警为什么家长会纷纷打钱?为什么不法分子能频频得手?请老师和广大家长务必提高警惕,做好防范,请仔细阅读以下文字:骗术揭秘一:如何混进班级群?
1、不法分子直接在QQ内搜索班级群的群聊关键字,即可出现大量公开的群聊信息,申请后方可进入。
16.jpg
2、有些学校在家长群的运营安全上较为松懈,班级群QQ号(老师的微信号、QQ号、手机号)直接写在黑板上或对外公开,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3、不法分子获取学生信息后,伪装成学生家长添加班主任QQ/微信,通常会备注为“xxx学生父亲/母亲”,由于学生众多,许多老师并不会挨个核实。添加成功后,不法分子会要求老师将其拉入班级群。
17.jpg
4、不法分子在校园门口逗留,与其他家长闲聊、套近乎,获取相关信息后把自己伪装成学生家长,并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由于很多群聊设置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不法分子可直接扫码进群。

18.png
骗术揭秘二:怎样冒充班主任?
一旦成为好友或群友即可查看对方的头像、昵称、群备注等信息。只需下载头像、复制昵称即可快速创建高仿账号,迷惑性极强。
私聊效果 19.png
群聊效果 20.jpg
骗术揭秘三:如何防止被真的班主任发现?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很多老师都开了消息免打扰功能,或者在上课期间关闭手机。不法分子往往会挑选上课、午休等时间段下手,利用时间差,让真老师不能及时发现。
21.jpg
骗术揭秘四:收费方式
1、群收款
该功能较为“方便”、“快捷”,且金额固定。许多家长见老师发布通知都会立即响应,收款率较高。同时由于群聊的“真实性”,很多家长并不会有所怀疑。
22.jpg 23.jpg
2、支付宝、微信收款二维码 24.jpg
3、银行卡转账

不法分子直接在群内公布银行卡号,让学生家长汇款。此类收款方式较原始,且操作不便。

警方提示:应该如何防范?
1、添加好友时候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备注信息可作为参考,但不要完全轻信;
2、不随意向他人推送微信群的二维码,并设置相关身份验证,谨防无关人员进入群聊;
3、注意查看可疑人员的微信号ID,高仿号一般会复制头像和昵称,但ID无法频繁修改,可以此核验对方身份。
4、收到“交费”、“转账”等信息通知时,可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学生、老师多方核实,不要急于转账、汇款;

5、一旦发现可疑情况,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
来源:靖江警方、宜宾零距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微马洲 苏ICP备2024147505号-2

苏公网安备 32128202000571号

GMT+8, 2025-7-5 20:22 , Processed in 0.021388 second(s), 3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