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活检病理诊断:灶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泰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副主任伏亦伟拿到之前送检的病理结果时,一声感慨:果不其然,老两口居然患上了同一个毛病,都有食管癌前病变。
▲伏亦伟给患者做检查张大妈今年70岁,几天前住院做胃镜时,消化内镜中心主治医师张祎就发现不对劲,在使用高清放大及染色内镜已基本明确临床诊断,随后的活检病理报告进一步验证了内镜医生们的“火眼金睛”。“这个病理结果是说病变程度尚处于‘癌前’状态,还未发展成癌。”伏亦伟介绍,一般情况下,经过积极的治疗,微创手术即可达到临床治愈效果,远比发生癌变后开刀的生活质量要好很多,生存期也比较长。 不过真正让医生们意外的是,张大妈的老伴5年前也检查出患有食管癌前病变,当时就做了胃镜下的黏膜剥离术,近5年来随访一直很好,也没有复发。  重口味和常吃隔夜菜是诱因
肿瘤的发生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老两口非血缘关系,且都没有相关的家族病史,那怎么会得同一个毛病呢?针对老两口同时患病,医生仔细了解了他们的日常饮食习惯。 原来,两位老人平时并不会吃太烫的食物,老先生抽烟喝酒也不多,就是老两口饮食口味有点重,平时做菜偏咸。而且,当天吃不完的菜两位老人舍不得丢弃,还经常不放冰箱保存,类似隔夜饭菜第二天吃不完,第三天继续吃也是常事。 这三大不良习惯是常见致癌因素
据伏亦伟介绍,消化道癌症包括食管癌都有一些常见的致癌因素,主要包括喜嗜烟酒、饮食不当、不良生活方式三个方面。首先,长期大量吸烟会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包括肺癌、下咽癌、食管癌等。而酗酒同样会增加患癌风险,主要与消化道癌症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酗酒者的患癌风险高于非酗酒者,除了肝癌、胃癌以外,与食管癌发生也很密切。其次,饮食不当包括饮食结构不合理和不良饮食习惯。结构不合理主要是指饮食中缺乏维生素,新鲜水果蔬菜摄入不足,肉类(特别是加工肉)吃得过多,饮食中缺乏某些微量元素。而不良饮食习惯,比如喜欢长期吃腌熏烤炸类食物,腌制、烧烤、油炸类的食物,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二甲基亚硝胺、苯并芘、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另外,食品变质后不舍得丢弃,变质食物含有大量致癌物质:霉菌,它是强致癌物。很多癌症的发生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关系,除了吸烟、酗酒,还与缺乏运动和久坐、肥胖或超重、熬夜等有关。医生提醒针对疾病而言早发现、早诊治是不变的良策 年龄大于40岁,且有任何一项危险因素的人群,都应该尽可能尽早接受内镜检查。 比如:来自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有上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反酸、进食不适等;有食管癌家族史;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如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对于上述人群,消化内镜中心和疾控中心都建议:每两年主动接受1次内镜检查。 想要降低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仅靠筛查是不够的,最好的办法是早预防:尽早戒烟;少量饮酒或最好不饮酒;合理饮食,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增强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妥善保存食物,尽量冷藏和确保食物的新鲜。
来源|泰州市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