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好的建议听不进去,不愿意向榜样学习 ”暑假里,靖江的秦女士遇上了头疼事。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据了解,秦女士的儿子今年10岁,成绩在班里一直保持在5至10名之间。看到儿子学习尚可,并且还有上升空间,秦女士平日里很注重对孩子潜力的挖掘。儿子进入小学以来,秦女士通过身边的亲友打听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她常在儿子面前称赞这些孩子,希望为儿子树立标杆,让儿子处处参照优秀学生的做法,寻找不足、改正缺点。 今年暑假,秦女士联系了一位优秀学生的家长,让儿子在假期里跟着那位学生一起学习,吸取他人的好方法。然而,秦女士儿子的反应异常激烈,坚决不去。“有什么了不起,我也做得来。”“人家难道样样都比我好吗?”“我不觉得人家的方法好,我有我的方法。”儿子似乎很不服气,甚至挑人家的缺点、质疑人家只是考试运气好。大半个暑假过去了,儿子还在和秦女士闹别扭。   “别人家的孩子” 这是我们每个人童年时候的噩梦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 对1863名家长调查显示: 57.7%的受访家长坦言会羡慕别人家孩子优秀
“看看隔壁家的XXX考试考了多少分,你呢,我见到人家妈妈都不好意思说话。” “你的同学XXX拿了三好学生,你怎么回事?” “人家孩子多乖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
“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是优秀的,是令人瞩目的。而自己的孩子不管做得怎么样,都不能让爸爸妈妈满意,得不到肯定和表扬。 惯用比较式教育,想激励孩子、表达对孩子的期望。却忽视了这种方式会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总是被父母比较、挑剔的孩子,反而容易变得与优秀越来越远。
图源网络 靖江市心理文化服务中心主任 张芸: 这是一个在亲子关系中非常常见的问题。秦女士对别的孩子的称赞不仅是为儿子树立竞争对手,对她儿子来说,会解读到更多的是一种不被爱、被抛弃的感受,更何况还把这个活生生的情感剥夺者推到孩子的面前。家长应该将心比心,假设老公成天赞美别的女性并要求秦女士多学习,秦女士恐怕也是失望和愤怒的情绪较多。 对此,如果要激励孩子, 可以把“别人”的因素去除, 选取希望孩子学习的 具体内容并加以引导。 比如,跟孩子说 “我看到一个学习时间安排方法挺好的, 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吧。” 在秦女士的经历中 还有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
张芸表示,她很欣赏秦女士儿子对待母子关系的态度,“我不喜欢妈妈称赞别人家的孩子。”这是每个孩子的心声。孩子能够毫不隐瞒、极力表达反抗是一件好事。相反,成年人在亲密关系中容易产生内心矛盾、隐忍、顾影自怜等曲折心路。在这一方面,如果孩子对家长称赞别人(包括同胞手足)无动于衷,反而是值得注意的现象,说明孩子可能学会了隐瞒自己的情绪,甚至习惯了亲密关系中的不安全感,家长应当留意。
孩子渴望被肯定提醒家长们 应多肯定孩子减少批评和苛责 来源:靖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