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疫情之后,对于靖江商业将是一次大考,一时间估计靖江最多的是关店潮,特别是一些餐饮店,厨师和服务员都是请的,关了最多,只有老板当厨师,老板娘跑堂的店勉强可以支撑下来。 还有一些传统的“跑店”,比如一些美容美发和健身等以充值卡的形式经营的店铺,不是店铺转让就是老板跑路,这些店其实就不算疫情,迟早也会“跑路”,他们用的实际是一种金融模式,用这家店的预付费完成下一家的扩张,还有老板的抽资去享受高档生活。 特别说下这类预充值消费店,很多人说我们已经很仔细审核了店铺的情况,和房东合同都是签的长期才信的,其实店铺和房东签长期合同,根本和你消费者无关,是租客和房东之间约定而已,房租不还是一年一交?最关键是这类店关门了,你说充值卡退不到,那房东也收不到下年的房租,也收不到合同违约金,就算打官司,不要忘了中国还有《破产法》,再说没有钱,官司赢了又何用? 在当下经济形势紧张的时候,不要耍小聪明去算计充值优惠,你永远算不过商家。 靖江商业的短时间困境,带来一个大问题:整个靖江的商业环境的未来如何?其实靖江的商业,总的说就是三类,一类是老城商业,一类是新城商业,一类是一些乡镇在搞的商业综合体。 这三类商业的未来,实际与靖江整体经济未来有关联,老百姓口袋有钱消费,商业盘子才可以做大,有时候媒体帮吹嘘,农用车拉着军乐队在靖江城广告才有点用,如果说靖江经济还是这个样子,商业前景堪忧。 老城的商业,其实又分沿街商业和综合型商业体,沿街商业就是门面房,反正是哪里的住户人多,哪里商业就热闹点,当然也与传统成熟度有关,比如人民北路和新建路的生意就较繁忙,但渔婆北路就是一个萧条。综合型商业体,德诚步行街基本上等于沿街店铺,上海城已无昔日辉煌,富海主做批发,目前也只有泰和国际还算靖江红火的商业体。不过似乎都在走下坡路。 靖江的商业发展,也曾经是一种滚动发展的模式,从老城里的布市里滚到西河沿、新世界、上海城、步行街,最终到了泰和国际,再往哪里发展?似乎 ** 想往新城,因为新城房子建设多了,商业似乎也可以随之而来? 新城的商业,定位太高,什么水街、印象城,看起来都是高大上,按照广告,都要约定什么高档消费品牌,似乎满足了很多人的虚荣心,但是真正要叫市民掏腰包消费,似乎也不那么容易。
新城的主要居住者的目的其实很简单,都是为了孩子上滨江学校,以孩子就读为准,由于新城商业的长期不足,连买根葱都要汽车出行,很多人都是选择一周从乡下带货或者集中到老城或新城边的大超市购物,似乎平时根本没有出行购物的欲望。 更关键的是新城打造的所谓高端消费品牌,靖江的所谓高档消费的人口比例有多少?在普通市民心中,一杯好的拿铁咖啡,不值一杯奶茶,不值一个炒菜,甚至更不值一斤猪肉。有人说靖江有钱,但是不要忘了总理今年在两会的发言中已经给大家透了底,中国6亿人都是1000元一个月收入以下的,靖江难道人口结构不也是这样?更何况有钱的靖江人就爱靖江?周末到上海、南京和苏州无锡去购物的,大概都是有钱人,他们出行一次,一件衣服的差价足以支付车子费用,更何况出行还长见识。 更重要的一点,不要忘了,新城的市民,谁不是高房贷,还有多少财务自由能力消费? 老城的商业,虽然面对的是老城居民和公交上来的农村居民,他们虽然也不是有钱,但是可以通过一周多出力赚点或者省点,留到周末到泰和消费的模式,反正他们也不会动用信用消费,也没有房贷,口袋有多少就可以消费多少,只不过口袋结余少了,消费少了而已,典型的农民工模式,今天做了一个大单就可以去买一个冷菜和两瓶啤酒。 靖江的商业,当然也面临的就是互联网经济模式的考验,还有就是总理提出的地摊经济,地摊零房租成本,未来房东的日子很难过,这个时候,社会上各种经济主体,大概到了重新调整关系的时候,共同努力才能度过难关,才能整个圈子生意红火。 老城的房东们,很多是多年的房子,基本没有还贷压力,新城的商业圈,据说印象城之类的商业综合体的房东是滨江城投公司,也就是 ** 买单了,人家万科才不傻,他们是卖品牌服务而已,才不会陷入靖江商业的沼泽地。 最后回到商业滚动的话题,其实每一个老商业的,都已经有成熟的市场,虽然目前日子难过,但是毕竟人际圈子、口碑都在,特别是老城的商业,几乎是不可能搬走的,你看靖江每年很多店铺新开,也有很多店铺关门,但是真正老店铺折腾的有几个?都是那些所谓年轻人创业,他们本来就没有社会人脉,开店就是父母的积蓄加贷款,购买什么加盟品牌,自己没有一技特长,开餐饮店自己都不会做厨师,怎么不倒,但是真正那些品牌做老的,他们总是安顿于靖江老城的一些门面房或者泰和等商业体内,每一个店铺周围就是他们的商业和人脉,如果叫他们搬去新城,重新建立人脉,可不那么容易。 可以这么说, ** 再会折腾,搬医院、迁学校,但是滚不走商业到新城,即便是采取一些强制措施,也无非是老城商业毁了,新城也不可能繁荣,靖江整个商业氛围和信誉没有了,加速人口外逃而已。 未来几年,靖江老城商业会很困难,而新城和一些乡镇商业基本没有未来,当然也发现有些人总喜欢说老城不行了,其实年轻人本来就不适合商业创业,好在李总理给了大家一个活路,地摊经济,这个基本不要成本,你们应该抓好这个机会。 肯德基的大门口,也可以摆摊,这就是一种市民生活状态,当然,靖江的新城,似乎搞地摊经济和所谓新城形象不符,会降高大上的形象。 当然,已经有一点商业积累的,不要轻信别人的忽悠,靖江虽然已经没有更好的商业发展空间,但自己能够安顿下来,微利也要坚持,大不了少雇人,自己多吃苦,最终人脉做下来,你就会成功。 靖江未来的商业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靖江视野 |